浙江丧葬习俗:报丧叫报死,人死说殁了

依照当地习俗,丧家在停尸、移尸的同时,必须派人给亲友报丧。在过去,丧家如果是城镇上等人家或乡村富户,通常要发报条(讣告),讣告的格式如下:

飞报者,家XX先生痛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(女称“内寝”)三朝大殓,X时神回,请即(择)日领贴

哀此

报闻

XXX堂

XXX(姓名)

家人 叩

亲友收到报条要扔在地上,不能放到桌面上。不过当地人很多是口头报丧,安吉一带叫“报老”,德清一带叫“报死”。报丧时死者的亲人不能充当报丧人,必须请族人、邻居、朋友等帮忙的人前去报丧。报丧的人必须携带一把雨伞(伞头朝前),灯笼一盏,表示死人。

在安吉,被报丧的家中与死者关系最亲密的人得知消息后应号哭,如果哭不出声,必须当即扔破一只碗,以避免不吉利的事发生。在德清一带,被报丧者必须给报丧者开荤,(一般吃三只唐汆鸡蛋,在杭州则为三只盐汆蛋),为他解晦气。

在长兴一带,报丧时要送白布,儿子、媳妇送白布九筷长,出嫁女儿送白布七筷长,侄儿女等为五筷长,过房女儿为三筷长。报丧者必须快步行走,(现多用电动车)否则会受人谴责。

在嘉兴,向亲友报丧有一定的规矩,海宁、郭店、周王庙一带,旧时报丧人腰束白布带,穿草鞋,到亲友家不可擅自入门,要在门外报丧。对方捧茶饭(或蛋汤)招待,报丧人吃毕,才能进门说事,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习俗,报丧时不可直言“死”字,要说“殁了”“好了”。

部分地区移尸后即向亲友家报丧,(俗称“报死”),即使有的亲友已知死讯,丧家仍要按照惯例报丧,报丧者到了目的地不能进屋,亲友给报丧者吃若干汆蛋(俗称“报死蛋”),以表示慰劳。待报丧者往回走时,要往他的脚后打破一个碗,认为这样可以驱逐随他一起来的鬼魂和晦气。

在舟山一带,丧家派人倒掖雨伞,向亲戚家传报讣音,告知死因及殡期,亲戚闻噩耗,要摔破一只碗,以驱邪逐晦,并以哭声相报,如果无人哭泣,要用砸瓦片代替,然后备香烛等祭物,往灵堂吊祭。对外地亲戚要寄(焦头信),即在信封口上烧只角,亲友接到这种报死信,也要摔只碗。也有的不封口,俗称“开口信”,以表示这是报丧信。

在洞头,倘若是父母逝世,已出嫁的女儿接到报丧后,要一路哭着回娘家。其他女性亲戚,至少也要一跨进逝者家门就哭,此谓之“哭丧”,亲朋接到报丧后,赴死者家吊唁,此谓之“奔丧”。

在武义,娘过世由儿子披麻戴孝(一束青麻,一条白线系在前襟纽扣上),并用红纸包上茶叶和米先到娘舅家报丧,见了娘舅要先撒茶叶和米,后跪地报告:“娘百年了,儿不孝”。

萧山区殡葬基本服务有哪些免费项目?

萧山区殡葬基本服务有哪些免费项目?

根据《萧山区殡葬基本服务免费办法》《萧山区殡葬管理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》有关规定,免费项目主要有:

遗体接运(限萧山区域内,殡仪馆车辆接运);

殡仪馆内遗体冷藏存放(存放期限3天以内);

遗体火化(含带纸棺火化和骨灰袋);

骨灰寄存(存放期限一年以内,限寄存木质骨灰盒;不提供琉璃、陶瓷、玻璃等易碎容器寄存);

萧山区户籍人员,享受区殡仪馆免费赠送的500元以内骨灰盒一只(待区殡仪馆公开招投标采购到骨灰盒之日起执行);在区殡仪馆内集中守灵的,给予800元补助,由区殡仪馆在结算殡仪服务费用时直接予以免除,实际支付低于800元的按实补助,超出800元部分及其他选择性服务费用由丧户自行承担。

萧山区殡葬基本服务免费政策

萧山区殡葬基本服务免费政策

有哪些人可以享受?

根据《萧山区殡葬基本服务免费办法》《萧山区殡葬管理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》有关规定,下列对象可以享受免费政策:

具有萧山户籍的城乡居民(含非农和农业户口);

在萧大中专院校全日制非萧山户籍的学生,驻萧部队现役军人;

与在萧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金1年以上的外来在职务工人员;

《杭州市区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办法》规定的免费对象的非杭州户籍的配偶、符合计划生育的子女、投靠子女的60周岁以上人员;

未登记户口的婴儿死亡,父母一方是杭州市区户籍的;

所有在萧山区范围内亡故的港澳台同胞以及台湾同胞在杭州亡故的。

萧山区殡仪馆于早上5:00开放,

萧山区殡仪馆于早上5:00开放,

可以提前到馆吗?

不可以。因需办理相关火化手续,可以按预约时间提前半小时到达。但不宜过早,预约火化时段基本准确,早到也是排队等候。而且萧山区殡仪馆只有30个火化等候室,当日火化量超过30具时,1号与31号将先后共用一个等候室(依次类推),但在1号尚处于等候状态时,31号丧户只能在停车场等候。

走近杭州殡仪馆青年殡葬人 他们在两个世界之间默默守护

有这样一群年轻人,他们没有特别优厚的工资待遇,却从事着别人不敢做、不愿做、不能做的工作;他们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,却依然在艰苦的条件下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和语言;他们摈弃社会的歧视和忌讳,义无反顾的去追寻自己的梦想……他们这就是杭州殡仪馆的青年殡葬人。

杭州殡仪馆是杭州市主城区内唯一一家集遗体接运、殡殓服务、遗体火化、骨灰寄存于一体的综合性殡仪馆,该馆目前有员工近200人,35 岁以下的青年员工约占全馆员工总数的38% 左右。这批年轻人中有的是殡葬专业科班出身,有的是子承父业的“殡二代”,有的则是凭着对殡葬行业的兴趣从其他行业转行而来……无论来自哪里,现在,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“殡葬梦”——用自己的优质服务和温情付出,让逝者安息,给生者慰藉。

吃苦耐劳,讲奉献

杭州殡仪馆

烈日下,一名年轻遗体接运工正在为一具意外死亡的遗体进行打包,准备运往殡仪馆保存。

杭州殡仪馆

夏季高温下的火化间,室温超过50℃,遗体火化工的工作服上满是汗水烘干后形成的盐花。

工作在遗体接运、整容化妆、殡仪服务、火化等殡葬一线的年轻殡葬人,克服了工作时间长、工作条件艰苦、劳动强度大等困难,一年365天坚守岗位,默默付出,无怨无悔。每逢夏季高温酷暑天气,遗体接运工经常要强忍着恶臭,冒着被细菌感染的风险,将一些腐烂、变质的遗体收敛包裹好,及时运回殡仪馆保存;在闷热的整容间里,整形师要对残缺、变形的遗体进行清洗、缝合、整形,往往一站就是几小时,颈椎病、腰肌劳损成了他们的职业病;火化工们则每天要在夏季室温可高达50多度的火化间内进行遗体火化操作,汗水被炉温烤干后在工作服上形成一层白色盐花……

每当逢年过节,人们都在与家人团聚、度假散心的时候,殡葬青年们却放弃休假,坚守在殡葬服务一线;每当夜深人静,人们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,殡葬青年们还穿梭在杭城的大街小巷执行着遗体接运任务;每当严寒酷暑,人们躲在空调房取暖避暑的时候,殡葬青年们却不顾工作条件的艰苦,为两个世界的人做好服务……

改革创新,提服务

杭州殡仪馆

团员青年立足岗位、争先创优,公开亮身份、亮标准,打造一流殡仪服务窗口。

杭州殡仪馆

遗体接运车队打造的青年“党员标杆车”,以优质、规范、廉洁的遗体接运服务,赢得了良好的群众口碑。

杭州馆自去年实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后,大胆启用了一批35周岁以下的青年员工担任各业务一线部门班组长。这些年轻人工作干劲足、专业素质高、创新意识强,任职后均在各自部门里发挥了模范引领作用,提振精气神,以更加饱满的服务热情投身到日常工作中。

从打造的“党员标杆车”,到创建的“贴心示范岗”;从服务态度上更加注重文明礼仪,到为百姓免费提供的老花镜、夏季消暑药品、开水;从加强日常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,到不断规范日常服务行为,在这些细小的“进步”和“改变”中,无不体现了年轻殡葬人注重服务创新、敢于自我加压、赢得群众满意的态度和决心。

热心公益,展风貌

杭州殡仪馆

殡葬年轻们积极投身公益,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回馈社会。

杭州殡仪馆

G20杭州峰会期间,殡葬青年志愿者们担任了公交安全随车员,为峰会助力。

年轻一代殡葬人不再固步自封,他们跨出单位、走上社会,热心公益,倡导文明新风,希望通过实际行动传播正能量,弘扬社会正气,努力消除人们对殡葬人的种种误解和偏见。

G20杭州峰会期间,他们积极参与担任公交安全随车员,为峰会助力;每逢重大无偿献血活动,他们也会主动挽起袖子,贡献自己的一腔热血;他们还热心参与公益事业,担任交通文明劝导员,宣传垃圾分类进社区,走访慰问社区孤寡老人,到社会福利机构帮扶结对……

新一代殡葬人肩上更承载着宣传殡葬改革、倡导文明新风的责任。他们每个人都是殡葬新风的宣传员,无论是在遗体接运过程中,还是在提供咨询预约服务时,他们都会不失时机得宣传殡葬改革理念。每年清明冬至集中祭扫期间,他们主动担任青年志愿者,当好绿色文明祭祀的“服务员”、“宣传员”、“安全员”,向到馆祭拜亲属骨灰的群众发放绿色文明祭祀倡议书,倡议大家更多地选用鲜花、祈福卡、奠文等形式表达追思之情,共同为营造更加安全和谐的文明城市而努力。

在我们享受着城市的便利、快捷、安全、环境优美时,请不要忘记为这座城市辛勤劳动、默默奉献的殡葬青年们,他们正在为了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而努力着。

(杭州网 记者 余琼雅 通讯员 堵晓芸)